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报告范文 > 观后感

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观后感

时间:2024-07-11 07:52:21
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观后感

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观后感

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,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,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。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观后感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今天上午,看了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。与看别的电影不一样的是:影院里座无虚席,人们都看得很认真,结束曲响起,大家还都不愿意离开。

七个故事,都很感人。联想到故事背后的故事,更是让人感慨万千。

一、艰辛与完美

《前夜》与《回归》讲的都是确保升旗万无一失、一秒不差的故事。

1949年,开国大典前夜,实验显示电动升旗装置的阻停器强度不够,需要加入铬和镍,炼出钢的部件换上才行。于是,紧急向附近的居民求助,征集材料。炼制出合格的阻停器之后,飞速赶往天安门广场,恐高的林致远爬上几十米高的旗杆,把零件焊接换好。终于使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新中国国旗完美升起。

1997年,香港回归,为了争取7月1日0时0分0秒准时升起国旗。安文彬与英方进行了16轮谈判,终于争取到2秒时间,使乐队指挥可以将指挥杆抬起、落下,发出开始奏国歌的指令。

可是,在交接仪式上,英国王子查尔斯在致辞时突然出现了变化,他的致辞足足超时23秒,这一下子打乱了接下来仪式的进程,以秒计算进行的安排,容不得一秒的变化。

这可把所有人都给急坏了,唯有安文彬,还是一贯地沉稳,仿佛早已预料到了一般,为抢回时间,他立即现场指挥,命令活动加紧进行,司仪讲话速度加快,仪仗队加快步伐,他说:“各部门采用应急预案!等到我们预定好的时间,不管英方国歌有没有奏完,米字旗有没有完全落下,我们中国国旗,必须升起!一秒都不能耽误!”

可接下来的事更让人大吃一惊,英国国歌居然又加快了节奏,比正常国歌节奏少了整整12秒,国旗下落的时间也少了整整12秒,凭空多出十几秒的真空期,这可怎么办?

那时整个会场的空气都凝固了,中国升旗手焦急地等待着,他们的手心一直都在冒汗。

在英国人等着看笑话,中国人揪着心的时候,只有他,临危不乱,沉稳无比,边看着手表,边站到我国乐队指挥身边,开始读秒倒计时,在他的带领下,59分58秒时,乐队指挥将指挥棒,抬起来一秒,落下去一秒,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,中国国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,中国迎接香港的回归,完成了历史性的完美交接瞬间。

两个历史性的时刻,两次完美的升旗,背后凝聚着那么多人的艰辛努力,还包含了中国人的大智大勇和坚定信念。

你看,少23秒,我们也不怕;多十几秒,我们也不慌。我们争的是那个理、那个面儿、那份尊严和荣光!我们做到了!

这两个故事,都让我想起最近经常被人提及的一句话:你的岁月静好,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。

二、争与帮

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,飞行队要接受检阅,一向争强好胜的吕潇然被定为备份。她感到委屈和难受,还掉了眼泪。

可是,到了8号机出了问题,领导命令她顶上的时候,她却选择了“用自己的经验帮8号机的飞行员排除故障、继续完成飞行任务。”

平时训练勇争第一,关键时刻帮助战友,这样的女中豪杰,真是有天空般广阔的胸怀,令人肃然起敬。

开国大典前夜,当电动组遇到困难的时候,手动组的组长虽然被人议论心眼小,还是大方地调出精兵强将,来帮助电动组的人们,一起保证“万无一失”。

日常生活中,会有一些人,见不得别人好。甚至有些人为了表现自己,专门给别人拆台。

和影片中这些为了祖国、为了集体的荣誉,而舍小我、成大事的人相比,那些人应该会感到羞愧吧。

三、熊孩子与好孩子

《北京你好》中那个孩子,在我看来绝对是个“熊孩子”。为了得到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,明知道人家不愿意卖给他,偷偷留下钱,拿走票。门票的主人来找他要,他不仅不还给人家,反而,为了逃脱,还不惜污蔑人家“抢钱了”。

说心里话,当看到张北京把门票递给他的时候,我心里很不舒服。我认为:父亲是鸟巢的建设者,而且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,这都不是一个13岁的孩子可以耍无赖的理由或者借口。虽然,他接受采访时表达了“不该强买强卖”。但是,我认为,这不仅仅是个“强买强卖”的问题。而是要教育孩子,无论要达到什么目的,都要有底线,都不能不择手段。

相比较而言,我更赞成《白昼流星》中那位扶贫办主任李叔的做法。他对扶着小羊的流浪兄弟的弟弟说:“你扶它立住,能扶多久呀。它得自己能站起来。”说得多好呀!

对失去父母、不走正道的两个兄弟,李叔就像父亲一样,既有严格的要求,又有慈爱的关心,爱与规则并行。更可贵的是,当知道两个兄弟偷了他的救命钱的时候,他选择了“袒护”他们。像一位“麦田里的守望者”,把快掉下悬崖的两兄弟拦了回来。还领着他们去迎接和他们“一样回乡”的航天员,让他们受到英雄的感召,激发出他们内心善良和向上的因子。

《夺冠》中的东东和小美无疑都是好孩子。好得让人怜爱、心疼。东东为了大家能看到电视转播的女排比赛,一次次爬上房顶,扶住老是不正常工作的天线,错过了和好朋友好好告别、互送礼物的机会。小美为了表达珍惜小伙伴友情的心意,挣脱妈妈的手,把心爱的球拍送给东东,才离开。

将影片中的“熊孩子”和好孩子比较一下,乍一看,区别好像很明显,“熊孩子”失去了父母因而缺乏家教。但是,我想,不能简单的这样归因。

在我看来,现实生活中的“熊孩子”大多并不是失去父母的孩子,反而是有父母溺爱的孩子。而好孩子父母本身往往都是很有教养的人,他们以身作则,对孩子“爱与规则”并重。

当看到影片中的东东搂着爸爸,哇哇大哭的时候,我看到的`是:父子之间没有隔阂,他们是有良好沟通的,父亲是能和孩子共情的。这也是培养好孩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。

记得,有一次,我和姐姐,还有姐姐的五岁的外孙女贝儿,一起踢毽子玩。毽子上的羽毛被踢掉了一块。贝儿说:停一下。然后,捡起那片小小的羽毛,扔进路边的垃圾箱里。一个小小的举动,就体现了平时她受的教育。

有时,在路口,等绿灯的时候,看到大人骑着电动车带着孩子,孩子在后座上吃着什么东西,吃完随手就把包装纸或者一次性杯子扔在路上,而家长似乎什么都没有看到或者听到一样。就知道这个家长没有教育过他“不要随手扔垃圾”,还可能自己也随手扔垃圾。

上面三张图片是看到有朋友发在朋友圈的,所谓“贵族精神”也就体现在这几个方面。

四、痴情与无情

《相遇》中的高远是“无情”的,不辞而别,三年不和家人、朋友有任何联系。他曾经的女朋友是痴情的。三年来,一直在找他。为了找他,每天乘坐他以前常坐的公交车。

终于相遇的时候,痴情的女孩子认出了高远,一再想和他相认。“无情”的高远却说:你认错人了。

高远真的是无情之人吗?

看到有人落水,衣服都顾不上脱,就跳下水救人。

女朋友生病了,他骑车跑十几公里,去买来西瓜。

实验装置出现险情了,他不惜冒着被核辐射伤害的危险,义无反顾,逆向返回,采取措施,保护了国家的财富。

他热爱国防科研、热爱祖国。我想,他也爱他的女朋友,也想过幸福的生活吧。但是,为了国家、为了事业,他选择了“牺牲”个人的幸福、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。

当他的领导喃喃自语:“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”的时候,我想,这70年来,为国家的强大和富强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,大多都是默默无闻的平凡的人呀!

而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,正是我们的英雄,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啊!

谨以此篇文章,向他们致敬!

《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观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