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优秀作文 > 小学作文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

时间:2025-04-06 15:55:42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

在平凡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,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,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、自己能明白的语言,向开展的、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、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。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,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

“红狮,加油,红狮,加油!”大年三十下午,这此起彼伏的呐喊声,在我的老家各处不定时地响起,这被我们称作“二师抢红”。

在中午,我们匆匆吃过午餐,连嘴边的饭粒,菜汤还没擦干净,也趔趄跟来。一路寻着我们的行踪,步入棚子,等待着的舞狮的开始,家中大人们则在大门檐上挂起红包,待在家中,等待着舞狮的前来。

下午二点整,舞狮冲了出来,一红,一金,身上的花纹在炙热的阳光下一闪一闪地泛着银光,晃得人难以睁开眼,用手遮在额上,半眯着眼,虽慵懒,但这种喜悦的气氛,丝毫不输我们去春游秋游的劲儿。

两只舞狮起初不紧不慢地走着,有时一只从另一只身上跃过,身手迅捷,一套动作行云流水,干脆,利落,没有丝毫地拖泥带水,狮头还左右各摆几下,仿佛在表达自己的快乐。到宅邸之后才是重头戏,两只舞狮在隆隆的锣鼓声中步子先是猛的一顿相视对望一眼,两只硕大的狮头一甩,只见红狮一个健步冲上去,奋力一跳,狮嘴咬住红包了,但半路杀出一个金虎,蛮横一撞,红包从红狮嘴中溜走,依旧挂在那儿,金狮后发制人,一口咬住红包,用力一拽,红包得手了,金狮咬着半截红包正得意之时,红狮一个健步猛冲,从金狮中抢走了红包。金狮的气势瞬间焉了。蔫头耷脑的转悠了几圈,眼睛死死地盯着红狮口中的红包,仿佛还是不甘心,也仿佛在为自己当时的大意而感到遗憾。红狮与金狮精彩的表演获得我们阵阵掌声,随着我们一阵阵欢呼声,队伍继续向前进。

别人的春节是在包着硬币的饺子中,而我的春节是在这精彩的双狮抢红包中,一声声呐喊,时刻在我的记忆中回响着,庆祝着新年,庆祝着团圆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

除夕一过,便到了大年初一。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这一天是要祭祖的。

大年初一,全市的人都在忙着祭祖的事宜。我们家也陷入了忙碌之中。妈妈将米饭煮成三成熟,堆到了两个碗里,再一扣,米饭便高高的隆了起来。而姐姐和爸爸合力将桌子搬到了门口,然后将一张红纸放在桌子前,用烛台压好。而我正和妈妈一起准备祭品。我拿起个一个碗,在底部铺着沙糖桔。没一会儿,碗底便铺满了。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了,我小心翼翼的拿起沙糖桔堆在碗上。我的心就像被跟绳子绑住一样,被紧紧的勒住,喘不过气来。

很快,橘子就和米饭一样,高高的隆起了。妈妈也将豆腐、米糕和年糕放在了盘子里。烛台上也插上了蜡烛,香炉上也插上了三根香。一家人又忙了许久,木桌上才摆满了祭品:年糕、豆腐、茶水、米糕、橘子……如果出去逛一圈,家家都是这副光景,而且上午时,还不能吃荤食,只能吃素食。

到了下午一两点钟,家家挂起祖宗的画像,然后就开始放鞭炮。全村鞭炮声不断,香的烟从家家的门中飘出。妈妈将猪肉、鱼、鸡蛋等肉食装进木篮里,放到桌上。也是从下午开始,就可以吃荤食了。

就这样,一直摆到大年初三,桌子上的一切才全部撤下。听爸爸说祭祖是为了祈求祖宗的保佑,也是为了让人们不忘根本。从很久以前便一直传下来,直到现在都在继续。

我们家乡的祭祖别具特色,同时寓意美好,我为这习俗感到骄傲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

我最喜欢过的是新年,今天,就让我来对你说一些新年风俗吧。

一进入腊月,走在各个小区,大家便可以看到不少居民家的阳台上挂满了腊肉和香肠,企业也挂起了灯笼、贴好了春联,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氛围。

“新年到,龙灯锣鼓敲打敲”,“新年龙灯游万家”这是流传在奉化的两句俗语,新年盘龙灯,从明代到今天,是奉化民间的一大传统风俗。“新年见着龙,八十老翁耳不聋。年年见龙灯,九十婆婆还能穿针孔……”古老的民谣,说明在奉化舞龙不止是一种民间艺术,还包含着对龙的图腾和对新年的祈福。但目前,大街小巷上,却极少有盘龙灯的了。

春节,从“腊八”拉开序幕,为春节做一些筹备,大多数人家要磨粉、做年糕,还要腌制和晾晒鱼干、腊肉等传统食品。奶奶也不例外,有时还拉着我帮她做活。?父母放假了,还会给我带一些“年货”。父亲的朋友都送来各种海鲜,吃都吃不完,怕坏掉,只好也送出去,基本是这家送来的给那家,那家送来给这家。

从“除夕”开始,忙碌的“年事”告一段落,大家开始享受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光,我的亲戚们都来大家家串门,喜悦的环境一直可以延续到元宵节。

“正月初中一年级”是新年。大家欢欢喜喜地早起,穿新衣、穿新鞋,以示“辞旧迎新”。早餐时,全家人都要吃汤团,含义“团团圆圆”。而且客厅的桌上一直摆满麻饼、芝麻糖、瓜子、花生、红枣、桂圆、水果等等食品,让我一饱口福。

“正月初中二年级”开始,大家便走亲访友,大家都开高兴心地收红包,而父母却送礼物、发红包。

大约到初七,父母就要上班了。而大家学生则是过完“正月十五”才报名上学,新年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
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这是王安石的《元日》,一想到这首诗,我就想到家乡的春节。

我的家乡在山东潍坊,这里的春节很热闹,春节的前一两天,大街上、商店里、餐馆里全都充满了年味。大街上都是卖灯笼,春联的,商店的门上,窗户上还有许多“福”,店里面也有许多关于春节的贴纸,餐馆和商店一样,有推出一些五花八门的套餐。

最有年味的地方还是每个人的家里,我家也不例外,除夕早上我和爸爸贴对联,贴福字,挂灯笼。还要进行大扫除,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欢乐气氛。下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,晚上,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着美味的年夜饭,还有饺子,吃饺子最有趣了,因为饺子里面放着钱,谁吃到钱谁将会在新的一年运气就好,所以都争着吃饺子,恨不得一口就能吃到钱的饺子。啊!我吃到了一个带钱的饺子。晚上八点我们全家一起看春节晚会,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到来了。

春节的这一天,一定很早就要起来,穿上新衣服,我和妹妹去给爷爷、奶奶磕头拜年,他们会给我俩压岁钱,我们非常高兴。整个村子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,地上全是鞭炮纸的碎屑,空气中夹杂着硝烟的味道。接着,我高高兴兴的跟着爸爸妈妈到亲戚家去拜年,送上美好的祝福,希望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。

到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,我们买元宵,买汤圆。这天晚上放烟花的爆竹的很多,声音震耳欲聋,天空中多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朵,美不胜收。

家乡的春节是热闹的,也是最令人开心的节日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

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虽普天同庆 ……此处隐藏3061个字……户挂满红灯笼,好蒙骗上帝。

在正月十五这一天,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们,除非万不得已是一定会回来看望家里的长辈的。在那之前,长辈们会在家里亲自做元宵,元宵的种类很多:花生仁馅的、黑芝麻馅的、桂花馅的等等;形状有圆圆的,有大如核桃的汤圆,也有小如花|生的珍珠小汤圆,现在汤圆的种类花样多了不少呢!除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会选择去商店购买元宵,等到子女们回来,热腾腾,香喷喷的元宵已经恭候多时了。情人们互相寒暄,诉说着最近的不易与幸福。

中午,一大家族的长辈领着亲人们来到寺庙祭拜上帝。需要奉上一鸡一鸭和一碗元宵汤,族人们跪在地上。双手合十面向上帝的雕像开始祈祷,领头的长辈嘴里发出“叽里咕噜”的怪声,像是在念什么咒语似的,不过大致意思是请求上帝保佑人间百姓安康之类的话。

夜晚降临,家家户户就立即挂起红灯笼,放焰花,并做好元宵,搬一个桌子在院子里,摆上元宵和一些菜,在五彩缤纷的天空衬托下,在欢声笑语中欣赏着皎洁的月光,享受着元宵节的欢乐……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

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,爸爸妈妈带我到爷爷家玩耍。一进门,我就看见了一个个挂在桌角的粽子。看着爷爷细心的包粽子,我不由自主的问爷爷:“爷爷,我能包粽子吗?”爷爷笑哈哈的说:“当然可以啊!”

我洗完手,激动地跑到爷爷身旁,模仿着爷爷的样子,拿起两张用水泡过的粽叶,围着手指转了几圈,粽叶就变成了一个像三角形圆筒的形状,爷爷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,再用手按一下,我也照着爷爷的方法做。可是我怎么也装不满糯米,我急忙问爷爷:“爷爷,你怎么轻轻松松的就装满了呢?我为什么不行?”我疑惑不解的看着爷爷。爷爷告诉我:“傻孙女,你的粽叶下有一个洞,你一装米,它往外漏,当然装不满。”我往下一看,让我大吃一惊,真的有一个洞!爷爷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,再装一勺米进去,然后把多余粽叶盖过来,这样粽子两边就有两个三角形的尖角,把两个尖角向下面一按,最后用线把盖过来的尖角和粽叶系好。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粽子。我按爷爷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,虽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状,但我却如获至宝,心里高兴极了,因为我学会了包美味的粽子。

包完粽子,爷爷把粽子放入锅里煮,我耐心地等待着,很快粽子熟了,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几个粽子,发现已经煮爆开了,但是我依然开心地把它们捞出来。粽香扑鼻而来,让人口水直流。这天我吃了好多个粽子。

端午节吃粽子是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,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好多别的风俗,比如中秋节吃糍粑,大年初一吃汤圆,清明节上坟祭拜老祖宗等等。我热爱我的家乡!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

火花在黑夜中绽放,整个寂静的夜空为此刻成为了背景,大人们点燃烟花,邻居们也开始互相问候,现场变成了大型烟花交流现场。

一天中的夜间是最安静的,可在除夕夜,谁不希望热闹点呢?就算是夜里。于是烟花、鞭炮,搞得整条巷子响亮亮的。一群人跟着声音走出来,也拿出自家的烟花,开始响起来,两人、四个人、五个人……渐渐的,大家习惯了除夕夜的热闹,总是先把饺子包好,在春节联欢开始前,先出来热闹一下。

“妈妈,妈妈,什么时候出去啊?”我拿着小烟花着急道:“乖,一会就出去。”我一听,又是这句话,急得我跺着脚,坐在了旁边的凳子上。这种情况,是个孩子都会着急的,毕竟这次可跟以往不一样,过年了,聚得齐,可以看见平常见不到的人,或认识没见过的伙伴,可现在也只能等着。

过了会儿,一道响亮的声音传入耳中“走!”我如同脚下生风,一溜烟跑了出去。开门出去,只见男女老少全都围在一起,似多年没见的老友叙旧,即使不认识,此刻也如同亲人般似的。看,有刚会走路的小朋友在路上磕磕绊绊地走着;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儿们,在一起吐槽这一年的欢畅;还有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们,其中有连耳朵都听不见的呢……

各色各样的人聚在一起,谈论着小区的八卦,炫耀着自家的儿女,玩着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游戏,一群人笑着,美着,眼睛都眯成缝了,连满天的烟花和璀璨的星空都只是陪衬。家乡的风俗是用一个理由把我们聚在一起,心连在一起,我又怎能不热爱它呢?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

我的家乡在贵州,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,在四周都有青山环抱,空气清新,景色优美。

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,最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。这里除了风景好之外,在我们当地,各种各样的习俗是十分有趣的。像新年和元宵两个节日。在新年的前一天,每家每户都会贴上红红的对联;威严的门神;各种各样的“福”字剪纸。在新年那一天,人们会把长长的一串鞭炮从山上铺到山脚(只铺四米长)然后点燃,听外婆说这是和山里的山神一起过年,求山神保佑,来年的田地五谷丰登。在这一天,人们还会做饼、打糍粑、吃长寿菜。整条街都十分喜庆,这一切无疑透露着人们对新年的重视,新年对人们的重要。过了新年,就是又一个高潮――那就是元宵。

元宵在我们那边,也是一个长辈们重视的日子。在我们那里“元”同“圆”谐音,所以长辈们这一天,就想一家人团团圆圆。这一天,长辈们,还会自己亲自包汤圆,她们会在汤圆里包上各种各样的馅,还会在汤圆里包一些别的东西,像钱、桂圆、花生等,花生预示吃苦耐劳,就会有好结果;桂圆圆圆满满,则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;钱,希盼来年财源滚滚。元宵那天,还会养鱼,养一天后放生。为什么不在新年养呢?新年养鱼年年有“余”嘛。长辈告诉我:新年吃鱼,有了一个“余”,那个时候养鱼,两个“余”就抵消了,就没福气了。所以在元宵养,就一直有好福气,又给元宵一个新的意味。

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,真是应了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。”这句话。
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

在我们这,有许多的节日,其中我多最喜欢中秋节。每逢中秋之夜,我仰望天空,望见一轮圆月,但不是我们平时望见的月亮,今晚的月是无比的圆,就如银白色的玉盘。

有人说,新月是不怎么圆的,半月是像飘着一样的,而圆月是像西子之明眸一样的。听说这一晚的月亮,很是神秘、迷离、独具情调。

如果可以,我愿在月中漫步,听她讲古先的传说;也愿静静地凝望。不过,这一切都化为月光洒在了我身上,这才是真实的与月共处,是老朋友的祝福。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着中秋之夜,而我却更喜欢在宁静地夜晚,在静寂地户外倾听月的歌声,感受月中的美好。

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《中秋对月》中直到天头无尽处,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,也曾看过李白《峨眉山月歌》中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ye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望。也曾听到过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这首词的作者是张若虚。

这首词写出了作者想到了永恒的月亮和人世变迁。于是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写出了诗人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奥秘,感怀宇宙永恒生命短暂。但是一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,可人才辈出无穷无尽,就和永恒的月亮共生于宇宙中。

李白的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,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写出了望月思乡的感情,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。

中秋节的确是一个赏圆月的日子,又可以吃月饼,又可以赏月,真的是一举两得呀!

《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